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 潘亮 古司祺 刘畅
急救能力是衡量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尺。3月30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科技驱动城市急救新变革大会。论坛由腾讯主办,业内外嘉宾齐聚,共同探讨院前急救的中国创新实践。

相关数据显示,突发性心脏骤停是最危急的急症之一,我国每年有高达55万人遭遇心脏骤停。患者无征兆地突然倒地,如果不及时抢救,大脑在4—6分钟内缺血,会发生不可逆损伤,若超过10分钟则会发生不可逆转的生物学死亡。城市救护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为8—13分钟,在救护车到达前的宝贵“急救空窗期”,如果患者没被及时救助,则会面临生命危险。每延迟1分钟,患者的存活率将下降10%。
据了解,目前,我国急救知识普及率约1%,心脏骤停院外急救成功率不足1%,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覆盖率不到1台/10万人。我国目前的急救现状仍以120急救中心与医院专业急救力量的院前、院内救治为主,缺乏社会力量参与。
近年来,社会应急受到各方关切。论坛现场,腾讯带来了其与多个城市政府、医疗机构与多方社会力量联合打造的“5分钟社会救援圈”案例。
自2022年至今,“5分钟社会救援圈”已逐步在深圳、苏州、东莞、天津、青岛、广州、郑州、烟台、喀什等城市启动。腾讯SSV时光实验室副总经理胡晗翰介绍,截至2025年3月中旬,“5分钟社会救援圈”数字化急救系统已连接82万急救志愿者,已成功救助21950位突发疾病患者,其中包括心脏骤停患者1012人。在广东东莞,通过120、救护车医生、呼救人、附近志愿者等多方视频通话救援,已救助18189人,其中成功救助67位突发心脏骤停患者。
胡晗翰透露,项目选用的多旋翼无人机具备性能可靠、性价比高的特点,5分钟内无人机救援半径可达4公里,有效覆盖范围约50平方公里,约等于布设150台固定AED的覆盖范围,极大提升了城市急救资源的利用率和可及性,提高了急救效率。未来,无人机AED系统还将接入120专业急救体系,为市民提供安全保障。
“接下来,我们还将和更多城市达成合作,把这个项目带到全国各个地方。此外,我们也在做乡村社会急救圈的实验试点。我们希望用科技的方式,去解决社会的难点问题。”胡晗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