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5日,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以线下会议结合线上直播形式召开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研讨会”,其中会议分别就“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控要点”、“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和“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在狂犬病防控中的应用”等主题做了专题讲座,探讨和分享了我国狂犬病的防控策略。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永慧主任指出全世界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狂犬病。狂犬病一旦发病,致死率为100%,但若处置得当,狂犬病是100%可预防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灭人间狂犬病”,我国作为仅次于印度的狂犬病第二大国,狂犬病的防控是非常重要且棘手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狂犬病防控的规范化执行,我国的狂犬病发病人数逐年递减。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发病的重要措施,即预防性治疗。但狂犬病疫苗无法立即产生防护作用,《卫生部引发2009年版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指出,判断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当前不少人仍对狂犬病预防存在者一定的误区,以为被犬咬伤后只要接种疫苗就足够了。
殊不知,疫苗作为一种免疫抗原,其在进入人体体内形成免疫抗体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当前无论主流的狂犬疫苗无论是四针还是五针,其首针进入人体后形成有效免疫保护的时间周期是需要7-10天时间的。“如果没有被动免疫制剂的介入保护,这一段时间人类就对狂犬病毒没有丝毫抵抗能力,病毒是足以对犬伤者产生致命威胁的。”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疾病控制首席专家郑慧贞主任表示就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在狂犬病防控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介绍。她回顾了狂犬病毒的进化、分布及分子基础,对比了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介绍了单克隆抗体的研发历程及各期临床试验结果。
奥木替韦单抗历经17年潜心研发,于2022年上市,可有效中和中国现有种群狂犬病毒株。郑主任指出,在临床应用方面,奥木替韦单抗作为基因工程全人源特异性单克隆中和抗体,彻底消除血液病原体感染风险。应用人群不受限,给药体积小,局部刺激轻,使用更安全。和疫苗联用,抗体阳转率更高、中和活性更强、保护力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