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著《四圣弘医》公开出版后,在热爱中医的读者当中引起了一些反响,笔者也接到了很多的读者来信和电话。来信的主要观点是,《四圣弘医》采用了现代人较为理解的方式来讲解中医,主要使用了自然科学和物理学的观点剖析中医,读起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同时,该著作又以传统经典中医为理论基础,从中医基本元素和理论开始讲起,紧扣《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两大中医经典,化繁为简,系统全面的解读了中医基本元素、六经辨证的内涵和疾病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该书也结合了西医、物理学、化学、基因学和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对现代社会常见的各种疾病,用经典的中医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该书对中医初学者、爱好者、甚至中医从业者都有较大的帮助。
众所周知,《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中的“经典”,该书全面系统的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和思维模型。迄今为止,其思想内涵依然是中医历史上最系统、最清晰、最严密和最简练的辨证方法。医圣张仲景在中医领域所达到的历史高度和认知水平,至今无人可以超越。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其它旧病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寻找疾病发病的规律,以确定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原则。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系统并创造性地把外感病的所有症状,归纳为六个层次和八个辨证纲领,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转归,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辨别疾病的属性、病位、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由于确立了分析病情、认识证候及临床治疗的法度,因此辨证论治不仅为诊疗一切外感热病提出了纲领性的法则,同时也给治疗各种慢性病和疑难杂病指出了诊疗的规律,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床实践的基本准绳。
但是由于时间久远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问题,《伤寒杂病论》对于现代大多数读者而言,依然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古书。尤其是其中的方药,其所隐含的深刻内涵和举一反三的应用领域,依然不被广大读者甚至中医从业者所深刻理解。本书《四圣弘医二—深入浅出方解伤寒》是上部《四圣弘医一—迈入中医之门》的续篇。本书继续沿用上本书的语言风格和视角,将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录269个药方,采用归纳法的方式,将269个药方的用药原理及其精髓归纳在55个药方当中,进行逐一讲解并推而广之其中的内涵和延伸使用方法。虽然没有涵盖《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所有组方,但基本涵盖了经方“理法方药”的主要用药思路和特点。除此之外,还加入了脉法、舌象、望诊、问诊的原理,较为详细的描述了正常脉象和27种病脉的主要特征和隐藏的疾病因素,以及舌象和望闻问切的基本原理。文章采用了现代人较为理解的方式和表达习惯,结合物理学和逻辑学的特点,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希望能对广大读者学习经典中医和传播中医文化、传统文化有些许帮助。
和第一本书相似,本书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四圣弘医”公众号,本书选取了从第97篇到第165篇的文章。为便于读者阅读,对公众号的文章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编排和修订,并编配了一些图片,以方便读者阅读理解。本书在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薯蓣、琥珀夫妇的审核和校正,感谢他们对中医的热爱和付出,对笔者的信任。感谢他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在中医道路上的成长和提高,同时感谢他们分担笔者传播中医的部分写作工作。由于笔者杂务缠身,一方面忙于教学和写作,另一方面又忙于中医文化推广,还要兼顾多项日常工作,感谢牧野及家人们一路走来的支持和理解。鉴于笔者能力经验有限,书中错误和力有不逮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同道、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