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海尔生物拟吸收合并上海莱士

海尔的大健康产业布局再迈关键一步。12月23日,海尔生物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显示,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正在筹划,由海尔生物通过向上海莱士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莱士,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这是一场“蛇吞象”模式的并购交易:截至停牌前,海尔生物总市值为111.9亿元,而上海莱士的总市值则高达479.3亿元。

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均为海尔集团公司控制的上市公司。对于这一吸收合并之目的,海尔生物在停牌公告中表示,为打造一流的综合性生物科技龙头,完善血液生态产业链布局并发挥协同价值,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12月24日,中新健康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海尔生物,其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只是一个初步的提示性公告,具体的换股价格、员工安置、债权债务处理等细节将在后续的交易协议中明确。同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将继续专注于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不会完全转型。

海尔集团拟吸收合并上海莱士

继斥资125亿元溢价收购上海莱士后,海尔旗下“同门兄弟”将上演重组戏码。

据公告披露,12月20日,海尔生物已与上海莱士签署了《吸收合并意向协议》,关于本次交易的具体交易方案、换股价格、债权债务处理、员工安置、异议股东保护机制等安排将由双方沟通、论证、协商后,在正式签署的交易协议中进行约定。

海尔生物强调,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具体交易方案尚存在不确定性。

海尔生物是海尔集团大健康板块创新战略孵化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生物营业收入17.82亿元,同比下降2.43%;归母净利润为3.09亿元,同比下降13.45%;经营业绩有所承压。

于1988年成立、2008年深交所上市上海莱士,被外界称为“血王”。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等。

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莱士营业收入为63.14亿元,同比增长6.39%;归母净利润18.38亿元,同比增长2.81%。其营收规模在A股血制品上市公司中排在首位。

股权层面,二者最大的关联在于同属于海尔集团体系。今年6月,海尔集团正式完成对上海莱士的收购,集团以125亿元的总价获得了上海莱士20%股份并控制26.58%的表决权。7月,海尔集团正式成为上海莱士实际控制人。

上海莱士与海尔智家、海尔生物、盈康生命、雷神科技共同构成了海尔集团的上市版图。其中,海尔生物、上海莱士、盈康生命均在海尔集团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旗下。

本次海尔生物拟吸收合并上海莱士,或可视为海尔整合血液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在12月13日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海尔生物就指出,“公司后续的外延并购将继续聚焦战略,重点围绕血液、实验室等产业,精心挑选具有高技术壁垒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来强化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的并购行动并不是单纯追求规模扩张或短期利润增长,而是旨在通过技术提升和业务协同,实现长期的战略目标。”

盈康一生方面向中新健康表示,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不仅归属于同一实控人,属于同族兄弟合并,未来两家公司在产业链中具有较好的业务关联性,有利于未来协同发展、做大做强。

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提升

海尔生物计划合并上海莱士引发广泛关注,其原因之一在于血液制品行业的特有封闭性。

血制品行业被业内公认是壁垒较高的行业。东吴证券研报显示,血制品原料是人体血浆,血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制品,其应用范围广泛,在危重症医学、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

而从提取端来看,大部分血液制品不能通过生物重组技术制造,而只能通过健康人体的血浆提取。这一特性使其具备强资源属性,生产牌照亦存在稀缺性。

基于资源品特点,浆站数量是采浆量的基础,而且2001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表明从2001年起,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进一步明确了行业高壁垒属性。

有研报显示,目前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家。中新健康注意到,近年来,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的并购整合步伐显著加快,派林生物、卫光生物、广西冠峰、上海莱士等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相继发生变更。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今年7月,博雅生物收购绿十字香港100%股权,从而间接收购境内血液制品主体绿十字。绿十字拥有白蛋白、静丙、VIII因子、纤原、乙免及破免6个品种16个品规,有4个浆站,2023年采浆量104吨。8月,天坛生物收购中原瑞德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天坛生物新增一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5个在营单采血浆站。

山西证券发布的研报数据,国内血浆需求量已超16000吨/年。2023年,国内共采集血浆12079吨,较2022年增长18.6%,但仍存在着近4000吨的供应缺口。

在行业集中度持续加强的背景下,并购重组已成为血制品企业拓展血浆资源、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在这条寡头竞争的血液制品赛道上,还会继续吸引更多产业资本的入局。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