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糖尿病血糖监测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吗? 今年的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超过90%的糖尿病护理是自我护理,通过对糖尿病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观察发现,约60%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都不正确,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在监控血糖波动、及时控制病情、预防和发现并发症方面非常关键。那么您知道糖尿病血糖监测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吗? 误区一:检查前一天特意少吃 有些糖友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血糖检查结果,有意识地在检查前节食,这样测得的空腹血糖结果可能比较quot;理想quot;,但却不能代表平常状态下的真实血糖水平。 误区二:检查前暂停降糖药 无论是化验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宜停药。化验空腹血糖时,头一天晚上的降糖药物应当照常应用;化验餐后 2 小时血糖时,当餐的药物也应当照常应用。因为化验的目的,就是是为了了解糖友们在药物治疗情况下的血糖控制情况。擅自停药非但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病情,反而会造成血糖波动而导致病情加重。 误区三:测空腹血糖时间太晚 空腹血糖可以反映糖友们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以及头天晚上的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严格地讲,只有过夜禁食 8~12 个小时后并于次日早晨 8 点之前釆血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超过 12 小时的饥饿状态以及午餐前、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其结果可能因空腹时间太久而偏低,当然也可能偏高(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 误区四:以为餐后 2 小时血糖=吃完饭以后 2 小时的血糖 餐后 2 小时血糖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到 2 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但不少患者认为是从进餐结束后才开始计时,正常情况下,餐后 0.5~1 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 2 小时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餐后 2 小时血糖能够反映胰岛beta;细胞的储备功能以及当餐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 误区五:血糖监测只查空腹血糖 很多糖友对餐后血糖不够重视。糖尿病在发病之初往往是先是餐后血糖升高,而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检测餐后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危害更加严重,严格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误区六:空腹血糖偏高就随意加药 空腹高血糖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头天晚上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所致;也可能是由于降糖药用量过大,夜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所致。这两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截然不同,前一种情况需要增加降糖药用量,后一种情况需要减少降糖药用量。因此,对于空腹血糖高的,一定要记得加测夜间凌晨血糖,以便区分究竟是那种原因引起的空腹高血糖,而不可贸然增加药量。 误区七:不测或随意监测血糖 有部分糖友,时间长了,就忽视了,加之怕疼,有时会很长时间才测一次血糖,而且只测空腹血糖,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对于糖化血红蛋白较理想,血糖一直控制理想的糖友,可适当减少频次,但对于病情较重、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友,就需要测全天的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及凌晨 3 点的血糖。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一周测定4到8次。另外,如生活习惯发生变化或者身体出现状况时(怀孕、失眠、感冒、心绞痛等,)也要增加自测频率。 误区八:凭自身感觉判断血糖水平 很多老糖友,管理糖尿病多年,自我感觉较好,认为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可以判断血糖水平,尽管有一定依据,但血糖的影响因素多,如饮食、运动、感冒、发烧、睡眠、情绪等,每个人对血糖变化敏感性不同,同样的血糖水平,每个人感受会不一样,也容易出现血糖高或低血糖反应而没及时发现。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刘玲伟副主任护师介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监测血糖是控制好血糖及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一步,它是糖尿病患者了解身体状况和病情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及时发现血糖波动,为调整饮食或用药提供依据。然而,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监测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使做到了监测血糖,也经常会走入误区。在此,呼吁广大糖友们,只有正确做好血糖监测,才能管理好自己的血糖,从而延缓或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您知道糖尿病血糖监测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吗?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