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提升养老理财产品收益率?

最近几天,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自2022年3月1日起,将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展为十地十机构,募集资金规模上限增至2600亿元引发理财市场各参与方关注

该如何提升养老理财产品收益率?

银保监会表示,试点启动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市场反应积极,取得良好开局良好的开局令人欣喜,试点扩展入围者应抓住机遇,加速养老理财在资产配置,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深耕,赢得更多投资者掌声,这也是试点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实际上,在银行理财子公司试点养老理财产品之前,险企就推出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等产品但目前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规模较小,发展缓慢,深究其中原因,收益率缺乏足够吸引力是重要原因之一,而低收益率又与资产配置逻辑有关

目前,养老理财产品与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均采用固收+的资产配置策略,以首批试点的4只养老理财产品为例,其中,有3只的权益资产上限为20%,仅光大颐享阳光养老将上限调为40%。

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公司之所以采用固收+,与养老资金风险偏好低,资金积累期长,受政策约束多,制度设计存在障碍等因素有关。”。但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深受固收+模式弊端的掣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优质资产短缺固收+策略下,养老理财产品势必会高比例配置存款,国债,利率债等固收资产但最近几年来固收资产一直存在优质资产荒,且险资等机构一直是固收资产的配置大户,养老理财的加入难免会加剧资产荒

二是收益率稳健性有余,但弹性不足受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利率债,存款等低收益资产会降低养老理财产品收益率此外,2015年以来标准化资产中的长期债券与短期债券间的收益率利差缩窄,甚至一度出现长短期利率倒挂现象,养老理财产品的配置难度不难想象

三是初期的相对高收益或难以为继首批试点的4只产品风险等级为R2,封闭期为5年,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在固收+资产配置模式下,该收益水平已极具吸引力此外,为抢占客户流量,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大幅降低了费率,且都不计提超额业绩报酬和销售手续费高收益+低费率考验着理财公司运营养老理财产品的持续性

基于此,笔者建议,养老理财应适当降低固收资产的配置比例,审慎提高权益资产占比,以增厚产品收益率,提升产品吸引力。作为本次养老理财试点机构之一的招银理财表示,“近年来,招银理财一直积极探索具有养老属性理财产品的规划与设计,此次作为试点之一,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接下来,我们将按照试点工作要求并结合自身优势与境内外养老投资经验,设计推出多款不同策略方向的试点养老产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养老理财需求,让财富管理飞入寻常百姓家。

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上证指数累计涨幅不到10%的情况下,普通股票基金指数上涨了117%,年化收益率达19%由此可见,在控制好风险水平的前提下,适度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有利于增强产品吸引力

当然,适当增强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的前提是理财公司要有相应的投研能力同时,正如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所说,试点理财公司应当引导形成长期稳定资金,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